尽管全年光照充足,但迄今为止在光伏发电方面,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的海湾国家始终远远落后于全球大多数国家。
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补贴、反倾销制裁后,欧盟市场也紧跟其后展开双反调查,光伏出口一时雪上加霜。2012年底,德国太阳能龙头企业SMA公告称,已与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合同收购其72.5%的股权。
但是,乱像注定会带来一轮行业大洗牌,长期从事产品营销的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品牌策划部部长韦兆文说,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欧债危机影响,加上欧美双反调查,致使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再度遭受冲击。业内人士提醒,在警惕欧美资本对处于低谷中的中国光伏资产实施并购同时,加大国内市场开拓或许正逢其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达成说,光伏发电是与国际差距较小的产业,有必要实现更快发展,尤其是通过市场实际应用来带动产业进步。受国家救市政策的引导,从去年开始包括英利、广东兴业、北京中海阳等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发力国内光伏工程市场。而且,当前需警惕欧美资本抄底中国光伏企业。
但金融危机之后,光伏电池板迅速由每瓦35元下降至不足20元,之后一路走低。记者近日在位于济南东部的力诺科技园看到,与2012年底负荷降至不足一半不同,目前光伏电池板生产车间内开工率达100%。为此,今后企业在电站建设前,应在选址、选择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找到最为适合的方案来建设电站;在电站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节省成本;电站建设完成后,要科学地进行维护,保证电站的发电量。
希望有关单位加快技术研发步伐,在最短时间内推出适合国内应用的相关技术,同时尽快研究光伏产品应用的规划、补贴政策、相关建筑设计以及剩余电量上网销售等实际问题,引导大家用好清洁能源,为保护环境作出新贡献。但是作为生产商,还是应该优先做好主业,在做好各环节的生产和研发的基础上,再谨慎有序地进入应用市场。目前,我国光伏制造产能已达40GW,位居世界首位。如国电和中电投已涉足从硅料到电池组件的制造环节,大唐、华能和华电也在酝酿进入光伏电池制造环节,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光伏市场的竞争压力。
进军电站市场应谨慎有序记者:密集的政策扶持掀起了一股光伏电站的投资热潮,组件制造商们纷纷向下游电站市场挺进,暂时缓解了部分库存的压力。同时,在改良西门子法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一种新型的硅烷流化床技术近年趋于成熟。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国网新政打通了并网瓶颈,但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及补贴细则尚未配套跟进,这最后一步亟待补上。钱晶:在我们的认知里,能源是属于国家的,发电是国家层面的行为,但未来,太阳能发电会彻底改变这一思维,普通工商业主、普通老百姓也能参与,也能自发自用,甚至能以此作为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从政策层面上看,国内B2C光伏市场的潜力也非常可观。与此同时,为提高性价比,各企业也在积极关注产品性能的提高,纷纷加大投入。
特别是在当前产品同质化较高的情况下,高效电池正在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2012年我国主要企业的扩产均集中在高效电池方面。但由于光伏应用市场的增速低于光伏组件产能的增速,自2011年起已经出现的供需失衡局面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光伏产品价格仍保持下滑势头。电池组件企业成本不断下降,至2012年年底,部分企业生产成本已经降至0.6美元/瓦以下。该电站充分利用屋顶面积共计25万平方米,建成后有望实施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所以,中国光伏的B2C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只有这样,才使我国不仅是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也成为光伏电站安装与应用的强国。进入光伏电站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有效地销纳库存,又能确保企业赢利而长远发展,不失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可取之法。
今后,用户不但能用分布式光伏电力给自家供电,还可将用不完的电出售给电网。目前,我们已经将原先单纯开发工艺的思路,拓展到在研发过程中就着手开发供应链。我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大国,技术持续进步,光伏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已经成熟。佘海峰:在海外,户用光伏系统越来越受欢迎,与传统的B2B模式相比,B2C模式正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刘勇:当前,行业往下游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组件制造企业通过开发电站以带动主业的发展。因为,未来所有的物资都会越来越多,除了能源;所有的能源都会耗尽,除了新能源;所有的新能源都难以经济高效且对环境生态零污染零伤害,除了太阳能光伏。
目前,晶科拿到手的电站项目已有200兆~300兆瓦,同时我们还在申报各省的分布式电站项目。进入2013年后,中国光伏设备制造商针对降低光伏组件的成本和提高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两个目标,不断推出光伏新设备和新工艺。
高效多晶技术量产效率达18%以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上海、青岛、北京等地已有个人家庭屋顶光伏电站成功接入电网并平稳运行,这就是光伏市场迈向B2C时代的一个积极信号、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晶科能源为例,我们从成立初期就把自己定位成全方位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是单纯的组件供应商。夯实上游制造环节优势,延伸下游电站市场布局,正是晶科能源未来的发展战略。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才能实现企业独特的竞争力。所以只要成熟的商业模式形成,这个市场不仅仅有前景,也有钱景。袁全:只有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确保共赢,才能渡过难关并稳步发展。钱晶:目前随着光伏上游制造环节产能的严重过剩,企业都开始进入下游应用市场,这也是光伏产业的一种走向。
分布式我更愿意称之为后B2B时代,即它的终端用户或参与者不仅仅是之前的那几家国企、央企的大型电力公司,而是普通的工商业客户。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先进技术在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是如何体现的?王勃华: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成本也保持着持续下降趋势,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核心技术环节不断获得突破,生产工艺持续优化,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也逐步提高。
曾少军:按照相关政策,年底前建成的电站才能享受到当年的电价补贴。而真正所谓的B2C是指光伏装上寻常百姓家的屋顶,类似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样,光伏发电系统陈列在电器大卖场,当作家电产品来卖。
当完善的商业模式构建起来之后,各类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大型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都会纷纷被吸引进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80%的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其工艺在流程缩短、物料封闭循环利用、能量回收利用、单位环节效率提升等方面得到了持续改进。
与此同时,大型发电集团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成本,也已开始不同程度地涉足电池制造业。金存忠:晶硅光伏产品价格近1年来的雪崩式下跌,使提高光伏产品的转换效率和降低电池片的成本成为光伏产品企业竞争的关键,光伏产品的一线制造厂商对高端设备需求更加迫切。2012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4.5GW,2013年预计到10GW,这个数字中主要还是以大型地面地站为主。光伏产品应用进入家时代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方面,一系列利好消息对于快速扩大国内光伏市场、推进光伏市场走向B2C时代都大有裨益。目前,我国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已分别达到18.5%和17.3%。
以前,我国的光伏产业被称为两头在外,即原料和产品销售都在国外。为此,广大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应该从技术研发初期就为后期的大规模生产打下基础。
一方面试图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的销售;另一方面拟通过业务多元化,涉足电站投资与运营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光伏产品应用进入家庭是一件利国利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好事。